表面肌电信号特点
表面肌电信号(sEMG)是人体表面肌肉通过收缩产生的生物电流。 神经系统控制肌肉的活动(收缩或者放松),在表面皮肤不同的肌肉纤维运动单元在同一时间产生相互不同的信号。采集皮肤表面的肌电信号称为表面肌电信号sEMG。表面肌电信号是最常采集的肌电信号源。
三、 表面肌电信号特点
1) 表面肌电信号是一维动作电位序列,因此对于采集到的sEMG数据集是比较好处理的。
2) 表面肌电信号是交流电信号,增幅一般和肌肉运动力度成正比,不同的运动会有不同的sEMG,因此可以通过采集sEMG对动作进行分类,即出现了肌电分类网络模型。
3) 表面肌电信号是一种非平稳的微电信号,其幅值在 0~1.5mv,有用信号频率位于 0~500HZ,主要能量集中在 20~150HZ,因此在采集到sEMG之后会进行预处理。
4) 表面肌电信号一般比肢体运动超前 30~150ms产生,可以进行运动提前判断,因此可以通过sEMG预测接下来的动作,即出现了肌电预测模型。
四、 肌电信号采集
电极片放置在人体皮肤表面即可记录皮肤表面因肌肉收缩而产生得微弱得电位差,再通过肌电采集电路放大和转换形成可用作处理的表面肌电信号。